當初決定要去慕尼黑度蜜月的時候,一開始就把達豪集中營排進行程,算是相關科系背景的一點小小心願。

甚至為了參觀集中營,特別背了底片相機和黑白底片去德國,而拍出來的照片相當符合70多年前的意境,讓我不知道該感動還是該難過。

市區到Dachau有兩種方式,DB和S-Bahn,為了省錢買了S-Bahn跨區的一日票,單程大概會多上接近30分鐘。

Dachau Hauptbahnhof出站以後,車站門口有長得像臺中BRT的公車接駁到集中營。

現在的集中營入口

當年的集中營入口,門口有鐵軌和月台的遺跡,便於輸送囚犯到營區或轉運到其他集中營。

「勞動帶來自由」本來是一句古早的德語口號,被納粹運用以後充滿了黑色幽默。

大門進去以後來到集合場和博物館,博物館的文字看板內容相當豐富,看完以後我又去了紀念品商店,被顧店的德國阿桑以高度熱情推銷常設展英文書,加上海外運費大約1000台幣。

我正在猶豫的時候,阿桑意味深長的說道:「這是做公益的,所有收益都回饋基金會做相關研究業務。」

然後又問我們是哪裡人,當我們表明臺灣人身分的時候,阿桑興奮的說:「新北市嗎?我這兩個禮拜已經寄了五本書到新北市了!」

最後我無法抵抗德國阿桑的行銷,為了消彌世界上的種族歧視,用歐元做出堅苦卓絕的貢獻。

接下來參觀博物館後方的單人禁閉空間,不知道為何這張照片讓我覺得壓力有點大。

紀念碑前面供奉花圈,紀念碑本題則是描繪著受難者的形體。

壕溝、帶刺鐵絲、高壓電網、警衛崗哨、圍牆,這邊還有一塊立牌貼著當時想逃走的犯人,被電死以後的照片。

集合場另一端的囚犯房舍在戰後只保留第一排,其他都拆除了,房舍裡面復原了典型的囚犯通舖。

穿過營房來到營區遙遠的另一頭,樹林裡面就是「最終解決方案」,毒氣室與焚化爐。

這樣的設置被後世評為流水線殺人作業,脫衣-毒氣-焚燒-拔下金牙一氣呵成,立牌解說當時外面的一號焚化爐不夠燒,還得蓋個更新的二號爐。

新式焚化爐。

正面全彩重現。

浴室門口,洗毒氣澡。

被黨衛隊嫌燒太慢的舊焚化爐。

本來預計集中營只會參觀半天,但是每塊解說都仔細的看(語音導覽大排長龍不想借),不知不覺也用掉了整天的時間。

能夠實際體會歷史現場的感覺真的很重要,雖然一點都不開心,但我覺得集中營是整趟蜜月最有意義的地點之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